![]() 層合板
专利摘要: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透明性、耐衝擊性及表面硬度優異之層合板。本發明的解決手段為一種層合板,其係由在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在另一面上層合含有橡膠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所成,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狀聚合物的合計100重量%為基準,係由以3重量%以上且未達30重量%的比例含有橡膠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成。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較佳為3~70μm。 公开号:TW201302463A 申请号:TW101108313 申请日:2012-03-12 公开日:2013-01-16 发明作者:Tomohiro Maekawa;Satoshi Akaishi 申请人:Sumitomo Chemical Co; IPC主号:B32B27-00
专利说明:
層合板 本發明關於含有聚碳酸酯樹脂層之層合板。 聚碳酸酯樹脂板由於透明性或耐衝撃性等優異,而使用於以外裝用途或招牌用途為首的照明用途或顯示器的正面板用途等之各式各樣的領域。 然而,聚碳酸酯樹脂板係有表面硬度差的問題。為了解決此問題,專利文獻1中記載在聚碳酸酯樹脂層的一面上層合有丙烯酸樹脂層之層合板。 然而,於專利文獻1記載的層合板中,有耐衝撃性低、容易破裂之問題。專利文獻2中記載作為不易破裂的層合板,在聚碳酸酯樹脂層的兩面層合有相對於甲基丙烯酸樹脂100重量份而言,以25重量份之比例含有交聯丙烯酸系彈性體之丙烯酸樹脂層的層合板。 然而,於專利文獻2記載的層合板中,有表面硬度低之問題。因此,迫切希望開發出透明性、耐衝撃性及表面硬度優異之層合板。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特開平08-025589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平11-58627號公報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高透明性、耐衝撃性及表面硬度優異之層合板。 本發明關於以下之發明。 (1)一種層合板,其係由在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在另一面上層合含有橡膠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所成,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狀聚合物的合計100重量%為基準,係由以3重量%以上且未達30重量%的比例含有橡膠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成。 (2)如前述(1)記載之層合板,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為3~70μm。 (3)如前述(1)或(2)記載之層合板,其中層合板全體的厚度為0.2~3mm。 本發明的層合板由於透明性、耐衝撃性及表面硬度優異,可適用於顯示器的正面板用途等。[實施發明的形態] 本發明的層合板含有由聚碳酸酯樹脂所構成的聚碳酸酯樹脂層(A)、由甲基丙烯酸樹脂所構成的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由以特定的比例含有橡膠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構成的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於此等樹脂層之中,聚碳酸酯樹脂層(A)係透明性及耐衝撃性優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係透明性及表面硬度優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係透明性及耐衝撃性優異。 本發明的層合板係如以下地層合上述各樹脂層。即,在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在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另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藉此,層合板全體的透明性優異,同時在層合板的兩面之中,特別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側之面係表面硬度優異,而且對於來自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側之衝撃具有優異的耐衝撃性。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的層合板。 作為構成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聚碳酸酯樹脂,例如除了使二價酚與羰基化劑藉由界面聚縮合法或熔融酯交換法等進行反應而得之樹脂,還可舉出使碳酸酯預聚物藉由固相酯交換法等進行聚合而得之樹脂,使環狀碳酸酯化合物藉由開環聚合法進行聚合而得之樹脂等。 作為前述二價酚,例如可舉出氫醌、間苯二酚、4,4’-二羥基聯苯、雙(4-羥苯基)甲烷、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甲烷、1,1-雙(4-羥苯基)乙烷、1,1-雙(4-羥苯基)-1-苯基乙烷、2,2-雙(4-羥苯基)丙烷(通稱雙酚A)、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雙{(3-異丙基-4-羥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苯基)苯基}丙烷、2,2-雙(4-羥苯基)丁烷、2,2-雙(4-羥苯基)-3-甲基丁烷、2,2-雙(4-羥苯基)-3,3-二甲基丁烷、2,4-雙(4-羥苯基)-2-甲基丁烷、2,2-雙(4-羥苯基)戊烷、2,2-雙(4-羥苯基)-4-甲基戊烷、1,1-雙(4-羥苯基)環己烷、1,1-雙(4-羥苯基)-4-異丙基環己烷、1,1-雙(4-羥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9,9-雙(4-羥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α,α’-雙(4-羥苯基)-鄰二異丙基苯、α,α’-雙(4-羥苯基)-間二異丙基苯、α,α’-雙(4-羥苯基)-對二異丙基苯、1,3-雙(4-羥苯基)-5,7-二甲基金剛烷、4,4’-二羥基二苯基碸、4,4’-二羥基二苯基亞碸、4,4’-二羥基二苯基硫化物、4,4’-二羥基二苯基酮、4,4’-二羥基二苯基醚、4,4’-二羥基二苯基酯等,視需要亦可使用彼等的2種以上。 其中,較佳為以單獨或2種以上使用由雙酚A、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苯基)丁烷、2,2-雙(4-羥苯基)-3-甲基丁烷、2,2-雙(4-羥苯基)-3,3-二甲基丁烷、2,2-雙(4-羥苯基)-4-甲基戊烷、1,1-雙(4-羥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及α,α’-雙(4-羥苯基)-間二異丙基苯中選出的二價酚,特佳為雙酚A的單獨使用,或1,1-雙(4-羥苯基)-3,3,5-三甲基環己烷與由雙酚A、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及α,α’-雙(4-羥苯基)-間二異丙基苯選出的1種以上之二價酚的併用。 作為前述羰基化劑,例如可舉出光氣等的羰基鹵、碳酸二苯酯等的碳酸酯、二價酚的二鹵甲酸酯等之鹵甲酸酯等,視需要亦可使用彼等的2種以上。 另一方面,作為構成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一面上層合的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之甲基丙烯酸樹脂,較佳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單位為主成分之樹脂,具體地宜為通常含有50重量%以上、較佳70重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單位之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亦可為甲基丙烯酸甲酯單位10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均聚物,也可為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與該甲基丙烯酸甲酯可共聚合的其它單體之共聚物。 作為前述與甲基丙烯酸甲酯可共聚合的其它單體,例如可舉出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酯類,或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苯酯、丙烯酸苄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2-羥基乙酯等的丙烯酸酯類等。又,亦可舉出苯乙烯或取代苯乙烯類,例如氯苯乙烯、溴苯乙烯等的鹵化苯乙烯類,或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等的烷基苯乙烯類等。再者,亦可舉出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等的不飽和酸類、丙烯腈、甲基丙烯腈、馬來酸酐、苯基馬來醯亞胺、環己基馬來醯亞胺等。此等與甲基丙烯酸甲酯可共聚合的其它單體,係可各自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亦可含有橡膠狀聚合物,也可由含有作為樹脂成分的甲基丙烯酸樹脂,更且含有橡膠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作為此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的甲基丙烯酸樹脂,可舉出與上述構成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甲基丙烯酸樹脂所例示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相同的甲基丙烯酸樹脂。作為橡膠狀聚合物,可舉出與後述構成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例示之橡膠狀聚合物相同的橡膠狀聚合物。構成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之橡膠狀聚合物的組成,與構成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所含有之橡膠狀聚合物的組成,係可互相相同或相異。 構成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中之橡膠狀聚合物的含量,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狀聚合物的合計100重量%為基準,較佳為未達3重量%。橡膠狀聚合物的含量若太多,則層合板的表面硬度有降低之虞。 在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另一面上所層合的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係由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構成。此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含有甲基丙烯酸樹脂當作樹脂成分。作為此甲基丙烯酸樹脂,可舉出與上述構成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甲基丙烯酸樹脂所例示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相同的甲基丙烯酸樹脂。構成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甲基丙烯酸樹脂之組成,與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中所含有的甲基丙烯酸樹脂之組成,係可互相相同或相異。 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係含有橡膠狀聚合物當作必要成分。作為橡膠狀聚合物,例如可舉出聚丁二烯橡膠、丙烯腈/丁二烯共聚合橡膠、苯乙烯/丁二烯共聚合橡膠等之二烯系橡膠、丙烯酸系橡膠、乙烯/丙烯/非共軛二烯系橡膠等。又,於此等橡膠狀聚合物,使甲基丙烯酸烷酯、丙烯酸烷酯、苯乙烯、取代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之單體進行接枝聚合而成之接枝共聚物亦可適用。當為接枝共聚物時,與橡膠狀聚合物接枝的單體之比例通常前者為5~80重量份,後者為95~20重量份。作為此等接枝共聚物,例如可使用特開昭55-147514號公報或特公昭47-9740號公報等中記載的共聚物。 又,作為接枝共聚物的較佳例,可舉出以橡膠狀聚合物為內層,以接枝聚合鏈為外層之多層構造聚合物。此時,作為內層的橡膠狀聚合物,較佳為使用丙烯酸系橡膠,此丙烯酸系橡膠亦可為丙烯酸烷酯的均聚物,也可為丙烯酸烷酯50重量%以上與丙烯酸烷酯以外之單體50重量%以下的共聚物。此處,作為該丙烯酸烷酯,例如可舉出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又,作為丙烯酸烷酯以外的單體,例如可舉出甲基丙烯酸烷酯、烷氧基丙烯酸烷酯、丙烯酸氰基乙酯、丙烯醯胺、丙烯酸羥基烷酯、甲基丙烯酸羥基烷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取代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更且亦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等的交聯性之單體。丙烯酸系橡膠的玻璃轉移點(Tg)可為未達25℃。 又,前述外層的接枝聚合鏈較佳為烷基的碳數是1~4的甲基丙烯酸烷酯之均聚物、或該甲基丙烯酸烷酯50重量%以上與該甲基丙烯酸烷酯以外之單體50重量%以下的共聚物。此處,作為該甲基丙烯酸烷酯,較宜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又,作為該甲基丙烯酸烷酯以外之單體,例如可舉出碳數為5以上之甲基丙烯酸烷酯、丙烯酸烷酯、苯乙烯、取代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更且亦可使用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等的交聯性之單體。此外層聚合物的玻璃轉移點(Tg)較佳為25℃以上。 再者,亦可使與前述外層聚合物同樣的聚合物存在於內層的丙烯酸系橡膠之更內側。如上述的多層構造聚合物,以其全體的重量為基準,可為含有20~60重量%的丙烯酸系橡膠層之聚合物。作為此等多層構造聚合物,例如可使用特公昭55-27576號公報、特開平6-80739號公報、特開昭49-23292號公報等中記載之聚合物。 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狀聚合物的合計100重量%為基準,含有3重量%以上且未達30重量%之橡膠狀聚合物,較佳為3~25重量%,更佳為5~23重量%之比例。橡膠狀聚合物的比例若太少,則耐衝撃性降低。又,橡膠狀聚合物的比例若太多,則層合板的表面硬度降低。 再者,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層(A)、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C)中,各自按照需要,例如亦可添加烷基磺酸鈉、烷基硫酸鈉、硬脂酸單甘油酯、聚醚酯醯胺等的抗靜電劑、受阻酚等的抗氧化劑、磷酸酯等的難燃劑、棕櫚酸、硬脂醇等的滑劑、受阻胺等的光安定劑、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基酮系紫外線吸收劑、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丙二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草醯苯胺系紫外線吸收劑、醋酸酯紫外線吸收劑等的紫外線吸收劑、光擴散劑、染料、螢光增白劑等,此等添加劑按照需要亦可使用彼等的2種以上。 作為摻合前述添加劑之方法,例如可舉出藉由漢歇爾混合機或轉鼓等來機械混合樹脂與添加劑後,熔融混煉之方法等。又,此熔融混煉例如可使用一軸或二軸的擠壓機或各種捏合機等來進行。 層合板係以在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在另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之方式,藉由共壓出成形來層合一體化而合適地製造。此共壓出成形係可使用3座一軸或二軸的擠壓機,將聚碳酸酯樹脂層(A)及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C)的各材料各自地熔融混煉後,通過供料頭模頭或多料道式模頭等來層合而進行。所層合一體化的熔融樹脂,例如可使用輥單元等來冷卻固化。藉由共壓出成形所製造的層合板,與藉由使用黏著劑或接著劑來貼合而製造之層合板相比,在容易二次成形之點為較佳。 以下,對於本發明的層合板之製造方法的一實施形態,參照圖1來詳細說明。如同圖中所示,首先將聚碳酸酯樹脂層(A)及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C)的各材料各自藉由各個擠壓機1、2、3加熱而熔融混煉,各自供應給供料頭4,進行熔融層合一體化後,自模頭5壓出。 其次,將自模頭5所壓出的薄片狀或薄膜狀之熔融樹脂,夾入在略水平方向中相向配置的第1冷卻輥6與第2冷卻輥7之間。第1、第2冷卻輥6、7係至少一者連接至馬達等的旋轉驅動手段,由兩輥以指定的圍周速度旋轉而構成。於兩輥之中,第2冷卻輥7係將兩輥間扶持後的薄片狀或薄膜狀之層合板捲掛的捲掛輥。 作為第1、第2冷卻輥6、7,例如可舉出具有剛性的金屬輥、具有彈性的金屬彈性輥等。作為前述金屬輥,例如可舉出鑽孔輥、螺旋輥等。作為前述金屬彈性輥,例如可舉出具有軸輥及與以覆蓋此軸輥的外周面之方式配置的熔融樹脂接觸之圓筒形的金屬製薄膜,在此等軸輥與金屬製薄膜之間封入有水或油等之經溫度控制的流體之輥,或在橡膠輥的表面上捲繞有金屬帶的輥等。 第1、第2冷卻輥6、7係可由自金屬輥及金屬彈性輥中選出的1種所構成,也可組合金屬輥與金屬彈性輥而構成。 於得到已減低遲滯值的層合板時,較佳為以金屬輥與金屬彈性輥之組合來構成第1、第2冷卻輥6、7。即,若將熔融樹脂夾持於金屬輥與金屬彈性輥之間,則金屬彈性輥係隔著熔融樹脂而沿著金屬輥的外周面彈性變形成凹狀,金屬彈性輥與金屬輥係隔著熔融樹脂以指定的接觸長度進行接觸。藉此,金屬輥與金屬彈性輥係對熔融樹脂以面接觸而壓合,此等輥間所夾持的熔融樹脂係一邊被均勻加壓成面狀,一邊被製膜。結果,得到減低製膜時的畸變、減低遲滯值之層合板。 組合金屬輥與金屬彈性輥時,較佳為以金屬彈性輥為第1冷卻輥6,以金屬輥為第2冷卻輥7。藉此,可進一步減低所得之層合板的遲滯值。 在上述第1冷卻輥6與第2冷卻輥7之間所夾入的熔融樹脂,係依第2冷卻輥7及第3冷卻輥8之順序捲掛。具體地,捲掛在第2冷卻輥7的熔融樹脂,係通過第2冷卻輥7與第3冷卻輥8之間,而捲掛在第3冷卻輥8。藉此,由於熔融樹脂係緩慢地冷卻,可減低所得之層合板的遲滯值。再者,於第2冷卻輥7與第3冷卻輥8之間,可設置指定的間隙而成為解放狀態,也可不設置指定的間隙而將熔融樹脂夾入兩輥間。 第3冷卻輥8係沒有特別的限定,可採用以往壓出成形所使用的通常之金屬輥。作為具體例,可舉出鑽孔輥螺旋輥等。第3冷卻輥8的表面狀態較佳為鏡面。再者,於第3冷卻輥8以後,可設置第4冷卻輥、第5冷卻輥...第n輥(n為自然數)與複數支的冷卻輥,將捲掛於第3冷卻輥8上的薄片狀或薄膜狀之層合板依順次捲掛於下一個冷卻輥。 將捲掛於第3冷卻輥8而緩慢冷卻的層合板,藉由未圖示的牽引輥來牽引,若捲取此則得到本發明的層合板。層合板全體的厚度較佳為0.2~3mm,更佳為0.3~2mm,尤佳為0.4~1.5mm。層合板的厚度若太薄,則成形會變困難,而且層合板的厚度若太大,則成形時所需要的冷卻時間變長,生產性會降低。 又,於此層合板中,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厚度較佳為20~2,900μm,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較佳為3~70μm,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厚度較佳為20~200μm。特別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若在上述特定的範圍內,由於得到充分的耐衝撃性而較佳。再者,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及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的各自厚度係可互相相同或相異。層合板的厚度係可藉由調整熔融狀態的層合板之厚度或具有冷卻單元的輥或帶之間隔、圓周速度等,而任意地調整。 所得之層合板係可適用於以外裝用途或招牌用途為首的照明用途或顯示器的正面板用途等,特別可適用作為顯示器的正面板。於所得之層合板成為顯示器的正面板時,較佳為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成為表側(視覺辨認者側),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成為裏側(顯示器側)之方式而使用。即,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成為表側(視覺辨認者側),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成為裏側(顯示器側)之方式,配置本發明的層合板,使用作為顯示器的正面板,及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成為表側(視覺辨認者側),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成為裏側(顯示器側)之方式,配置本發明的層合板,作為顯示器的正面板使用之方法,亦構成本發明。藉由如此地使用,顯示器的正面板係視覺辨認者側的表面硬度優異,同時對來自視覺辨認者側的衝撃而言耐衝撃性優異。再者,本發明的層合板係不限定於所例示的用途,可適用於要求透明性、耐衝撃性及表面硬度的領域。 以下,舉出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不受以下的實施例所限定。 以下的實施例及比較例所使用之壓出裝置的構成係如下。 .擠壓機1:使用螺桿直徑65mm、一軸、附排氣口的擠壓機(東芝機械(股)製)。 .擠壓機2:使用螺桿直徑45mm、一軸、附排氣口的擠壓機(日立造船(股)製)。 .擠壓機3:使用螺桿直徑45mm、一軸、附排氣口的擠壓機(日立造船(股)製)。 .供料頭4:使用3種3層分配型的供料頭(日立造船(股)製)。 .模頭5:使用唇幅1400mm、唇間隔1mm的T模頭(日立造船(股)製)。 .第1、第2、第3冷卻輥6、7、8:使用橫型、面長1400mm、直徑300mm的冷卻輥。 若更具體地說明第1、第2、第3冷卻輥6、7、8,則在第1冷卻輥6使用金屬彈性輥。於該金屬彈性輥,採用以覆蓋軸輥的外周面之方式配置金屬製薄膜,在軸輥與金屬製薄膜之間封入有流體的輥。 軸輥、金屬製薄膜及流體係如下。 .軸輥:使用不銹鋼製的輥。 .金屬製薄膜:使用厚度2mm的不銹鋼製之鏡面金屬套筒。 .流體:油,藉由溫度控制此油,而可溫度控制金屬彈性輥。更具體地,藉由溫度調節機的ON-OFF控制,將前述油加熱、冷卻而可溫度控制,使在軸輥與金屬製薄膜之間循環。 於第2、第3冷卻輥7、8,使用高剛性的金屬輥。該金屬輥係表面狀態為鏡面的不銹鋼製之螺旋輥。 實施例及比較例所使用的樹脂係以下的3種類。 .樹脂1:熱變形溫度(Th)140℃的住友DOW(股)製之聚碳酸酯樹脂「Calibre 301-10」。 .樹脂2:使用熱變形溫度(Th)100℃的住友化學(股)製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樹脂「Sumipex MH」。 .樹脂3:使用將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98/2(重量比)的共聚物、與下述參考例所得之橡膠狀聚合物,以表1中所示的比例混合之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再者,表1中的「共聚物」表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98/2(重量比)之共聚物,「橡膠」表示下述參考例所得之橡膠狀聚合物。 [參考例] (橡膠狀聚合物之製造) 首先,於內容積5L的玻璃製反應容器中,加入離子交換水1700g、碳酸鈉0.7g及過硫酸鈉0.3g,在氮氣流下攪拌。其次,添加分散劑(花王(股)製的「Pelex OT-P」)4.46g、離子交換水150g、甲基丙烯酸甲酯150g及甲基丙烯酸烯丙酯0.3g後,升溫至75℃,繼續攪拌150分鐘。 其次,將丙烯酸丁酯689g、苯乙烯162g及甲基丙烯酸烯丙酯17g的混合物、與過硫酸鈉0.85g、分散劑(花王(股)製的「Pelex OT-P」)7.4g及離子交換水50g之混合物,分開地費90分鐘添加,再繼續聚合90分鐘。 聚合完成後,更將甲基丙烯酸甲酯326g及丙烯酸乙酯14g之混合物、與溶解有過硫酸鈉0.34g的離子交換水30g,分開地費30分鐘添加。 添加結束後,更保持60分鐘而完成聚合。將所得之乳膠投入0.5重量%氯化鋁水溶液中,以使橡膠狀聚合物凝聚。以溫水洗淨此5次後,乾燥而得到橡膠狀聚合物。 [實施例1~4及比較例1~3] <層合板之製作> 首先,如圖1所示地配置擠壓機1、2、3、供料頭4、模頭5、第1、第2、第3冷卻輥6、7、8。其次,藉由擠壓機1來熔融混煉作為樹脂層(A)的表1中所示之種類的樹脂,藉由擠壓機2來熔融混煉作為樹脂層(B)的表1中所示之種類的樹脂,藉由擠壓機3來熔融混煉作為樹脂層(C)的表1中所示之種類的樹脂,將各自供應至供料頭4。 而且,將在自擠壓機1供應至供料頭4的樹脂層(A)之一面上,層合有自擠壓機2供應至供料頭4的樹脂層(B),在樹脂層(A)的另一面上,層合有自擠壓機3供應至供料頭4的樹脂層(C)之薄膜狀的熔融樹脂,自模頭5壓出。 其次,將自模頭5所壓出的薄膜狀之熔融樹脂,夾入相向配置的第1冷卻輥6與第2冷卻輥7之間,捲掛於第3冷卻輥8,進行成形.冷卻,而得到在樹脂層(A)的一面上層合有樹脂層(B),在樹脂層(A)的另一面上層合有樹脂層(C)之具有表1所示的厚度之3層構造的層合板。 再者,第1冷卻輥6的表面溫度為120℃,第2冷卻輥7的表面溫度為125℃,第3冷卻輥8的表面溫度為130℃。此等溫度係實測各冷卻輥的表面溫度之值。又,表1中的擠壓機1、2、3中之「厚度」表示樹脂層(A)、(B)、(C)的各厚度,「總厚度」表示所得之層合板的總厚度。 <評價> 對於所得之各層合板(實施例1~4及比較例1~3),評價落球強度及鉛筆硬度。以下顯示各評價方法,而且表1中顯示其結果。 (落球強度之評價方法) 首先,自所得之層合板中切出60×60mm的大小之試驗片。其次,在位於此試驗片的兩表層之樹脂層(B)、(C)中,以樹脂層(B)為上側(落球側),以樹脂層(C)為下側,將重量36g、直徑20mm的金屬球,一邊使自樹脂層(B)的表面起之高度每次增加5cm,一邊使落下至試驗片。而且,將在試驗片發生龜裂的高度評價作為落球強度。在試驗片發生龜裂的高度愈高,則顯示耐衝撃性愈優異。 (鉛筆硬度之評價方法) 測定面為樹脂層(B),依據JIS K 5400進行測定。 如由表1可明知,實施例1~4係落球強度(耐衝撃性)及鉛筆硬度(表面硬度)優異。又,目視觀察實施例1~4的層合板,結果各層合板皆具有高的透明性。 另一方面,樹脂層(C)不含有橡膠狀聚合物的比較例1,係落球強度中的高度低,顯示耐衝撃性差之結果。又,比較例2由於樹脂層(B)含有14重量%的橡膠狀聚合物,鉛筆硬度的值低,由於樹脂層(C)不含有橡膠狀聚合物,顯示落球強度中的高度低之結果。樹脂層(B)含有14重量%的橡膠狀聚合物之比較例3,係顯示鉛筆硬度的值低之結果。 1、2、3‧‧‧擠壓機 4‧‧‧供料頭 5‧‧‧模頭 6‧‧‧第1冷卻輥 7‧‧‧第2冷卻輥 8‧‧‧第3冷卻輥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層合板之製造方法的概略說明圖。 1、2、3‧‧‧擠壓機 4‧‧‧供料頭 5‧‧‧模頭 6‧‧‧第1冷卻輥 7‧‧‧第2冷卻輥 8‧‧‧第3冷卻輥
权利要求:
Claims (3) [1] 一種層合板,其係由在聚碳酸酯樹脂層(A)的一面上層合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在另一面上層合含有橡膠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所成,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C),以甲基丙烯酸樹脂及橡膠狀聚合物的合計100重量%為基準,係由以3重量%以上且未達30重量%的比例含有橡膠狀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樹脂組成物所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層合板,其中前述甲基丙烯酸樹脂層(B)的厚度為3~70μm。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層合板,其中層合板全體的厚度為0.2~3mm。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TWI581964B|2017-05-11|Laminates TWI601639B|2017-10-11|Transparent resin laminate CN101425413A|2009-05-06|按钮开关被覆用层叠树脂体 JP2007326334A|2007-12-20|積層樹脂板 JP5118506B2|2013-01-16|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143587B2|2013-02-13|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9126150A|2009-06-11|押出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506039B1|2015-03-25|압출 수지 시트의 제조 방법 TWI618631B|2018-03-21|層合板 JP5734710B2|2015-06-17|積層板 KR102037532B1|2019-10-28|열가소성 수지 압출판 KR101898288B1|2018-09-12|적층 압출 수지판의 제조 방법 JP2012020486A|2012-02-02|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TWI654082B|2019-03-21|積層板 JP6132581B2|2017-05-24|積層板 JP6009184B2|2016-10-19|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JP2008229901A|2008-10-02|光学用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2245761A|2012-12-13|積層板の製造方法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JP5707191B2|2015-04-22| JP2012192704A|2012-10-11| CN102673063B|2015-12-02| KR20120106605A|2012-09-26| TWI581964B|2017-05-11| CN102673063A|2012-09-19| KR101972165B1|2019-04-24|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JPH0825589A|1994-07-13|1996-01-30|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57514B2|1997-08-08|2003-10-20|株式会社クラレ|積層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34546A|2007-01-31|2008-08-06|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叠层膜| US20080199675A1|2007-01-31|2008-08-21|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Laminate film| TW200833551A|2007-02-12|2008-08-16|Fu Luong Hi Tech Co Ltd|A speed regulator of an internal speed change device| JP2009255521A|2008-03-27|2009-11-05|Sumitomo Chemical Co Ltd|耐擦傷性樹脂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型情報端末の表示窓保護板| JP2009255522A|2008-03-27|2009-11-05|Sumitomo Chemical Co Ltd|耐擦傷性樹脂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型情報端末の表示窓保護板| JP5176749B2|2008-07-24|2013-04-03|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耐擦傷性樹脂板及びその用途| JP5617162B2|2008-11-26|2014-11-05|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多層フィルム| JP2010167659A|2009-01-22|2010-08-05|Teijin Chem Ltd|樹脂積層体| JP5620644B2|2009-02-09|2014-11-05|住友化学株式会社|タッチパネル用積層押出樹脂板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用表面塗工板| JP2010221648A|2009-03-25|2010-10-07|Sumitomo Chemical Co Ltd|耐擦傷性樹脂板、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板および携帯型情報端末の表示窓保護板| JP2010234640A|2009-03-31|2010-10-21|Sumitomo Chemical Co Ltd|多層フィルム|JP6043053B2|2011-07-21|2016-12-14|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樹脂板、それを用いた耐擦傷性樹脂板、ディスプレイ用保護板、携帯型情報端末の表示窓用保護板、タッチパネル用保護板、及び樹脂板の製造方法| JP6128830B2|2012-12-21|2017-05-17|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積層板| TWI654082B|2013-08-27|2019-03-21|日商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積層板| JPWO2018186223A1|2017-04-07|2020-05-14|株式会社クラレ|金属張積層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1014915A1|2019-07-25|2021-01-28|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透明樹脂積層体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透明基板材料及び透明保護材料|
法律状态: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JP2011060120A|JP5707191B2|2011-03-18|2011-03-18|積層板|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